,欢迎光临!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请您留言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金融快讯 >> 创新天胶“保险+期货”模式 服务农业结构性改革

创新天胶“保险+期货”模式 服务农业结构性改革

2017-10-17 10:36:38 来源:中国证券报 浏览:50001

“保险+期货”连续两年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作为利用金融衍生工具保障农民收入、转移保险公司风险的创新模式,经过两年的试点,其重要意义及推广价值已获得中央及各界充分肯定。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橡胶消费国。由于种植生长条件等因素限制,我国的天然橡胶种植主要分布在云南和海南两大产胶区。对于当地农民来说,橡胶是他们主要的经济来源。自2010年以来,天然橡胶价格逐年下跌,每吨单价从43000元的峰值,一度跌至2015年的最低点9000元。2016年以来,虽然天然橡胶价格出现明显回升,但由于影响价格的因素众多,给天然橡胶生产利润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与此同时,国内橡胶生产成本大幅上升,与2011年相比,2016年橡胶生产成本由1050元/亩涨到1800元/亩,橡胶胶乳收购均价却由过去的25000元/吨跌至9500元/吨。胶农们辛苦劳作,收入不增反降,甚至出现割胶利润不足以覆盖割胶成本的现象。目前,国内对于橡胶种植户的农业保护补贴政策尚不完善。胶价下跌时,国储虽然适时收储,但由于受到橡胶储存条件要求较高以及国储收储空间有限等客观因素影响,被动式的行政干预对于改善胶农收入的效果差强人意,而胶农组织形式分散,缺乏避险意识和工具,也使得弃割、停割等现象屡现报端。

今年5月,由上海期货交易所发起并支持的天然橡胶“保险+期货”精准扶贫试点项目正式启动,旨在通过保险挂钩上期所橡胶期货,为胶农割胶价格提供保护。上期所专门投入扶持资金3960万元,并与23家期货公司签署了项目合作协议书。项目覆盖海南省、云南省共15个贫困区县,其中14个为国家级贫困县,涉及天然橡胶现货产量约36000吨,种植面积约40万亩。

探索运用“保险+期货”的创新模式,启动天然橡胶项目试点,使广大胶农间接成为了期货市场的参与者。“保险+期货”模式成了连接胶农和期市的纽带,使零散的生产者个体能够成为期货市场的参与者。其原理是:保险公司基于期货市场上相应的天然橡胶农产品期货价格,开发天然橡胶农产品价格险,卖给胶农或农业合作社;保险公司通过购买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的场外看跌期权产品进行再保险,以对冲天然橡胶农产品价格下降可能带来的风险;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在期货交易所进行相应的复制看跌期权操作,进一步转移风险,最终形成风险转移、各方受益的闭环。具体操作模式为胶农或合作社向保险公司购买橡胶价格保险,一旦胶价下跌,保险公司给予保险赔付;同时,保险公司向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购买橡胶场外看跌期权,寻求再保险,无论是价格保险还是看跌期权,都以橡胶期货价格为标的物。

国泰君安期货今年于国家级贫困县海南省琼中黎苗族自治县开展了2000吨橡胶“保险+期货”试点。项目开展过程中,首先,公司通过项目路演向当地政府和农户阐述“保险+期货”理念,并获得了当地监管局、地方政府、合作社等单位的大力支持。然后,公司结合当地需求,从割胶周期、胶农胶水成本、保险赔付几率、保费水平等多个方面对保险方案进行设计。接着,在当地政府、保险公司和期货公司的共同努力下,通过为当地合作社承保,为600余名胶农提供了保障,实现了项目的平稳落地。在投保之后,保险公司第一时间向国泰君安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购买橡胶场外看跌期权避险,完成了价格保险的再保险,实现风险分散。第一期保险于2017年9月28日结束,由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支付保险公司期权结算款,再由保险公司向投保胶农赔付保险赔偿款,实现对胶农的赔付10余万元。

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赞助商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与报价 - 使用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