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请您留言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金融快讯 >> 寻底期不必过度恐慌 持定力坚守底线思维

寻底期不必过度恐慌 持定力坚守底线思维

2018-07-04 13:14:10 来源:新华网 浏览:50038

编前语:近期由于受内外多重因素影响,我国股市出现一定幅度的调整。特别是中美贸易冲突,给市场增加了不确定性。许多人对市场未来方向有些看不清,有些担心。然而,风物长宜放眼量,如果我们看到我国经济正在进行结构调整和升级、正在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面,看到我国资本市场正在经历从过去政策市、消息市、资金市,向国际成熟市场的价值投资、确定性投资、成长性投资的跨越。我们有理由对中国证券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充满信心。即日起,我们推出系列报道《十家机构眼中的A股机会》。

市场调整主因源于资金和情绪。6月以来国内A股加速下探,核心指数月内跌幅超过10%,沪指自2016年以来首次跌破2800点。回顾本轮调整,市场下跌的动因主要来源于资金面与市场预期。前者主要体现在股市微观流动性层面,具有局部性和季节性特征;后者则主要归因于实体经济去杠杆、中美贸易争端等引发的悲观预期。受此影响,6月个人新增开户数趋降,股票型基金仓位也出现明显回落,市场情绪尤为低迷。

中美贸易摩擦不确定性犹存,预计影响边际递减。6月15日,美国政府发布对中国加征500亿美元关税的商品名单,随后中国国务院紧跟发布公告,决定对美实施同等规模、同等力度的税收反制措施。从总量上看,500亿美元占两国经济比重有限,占2017年国内出口额的2.1%,国内GDP总额的0.4%。虽然后续中美贸易争端仍然存在不确定性,尤其要关注月底和7月6日最新动向。但“贸易战”从预期层面转向落地的过程中,资产价格受市场情绪影响呈脉冲式大幅波动的概率在降低。

去杠杆难免短期阵痛,信用违约风险整体可控。实体去杠杆背景下,部分信用违约的出现成为市场又一担忧。相比于此前债市“违约潮”,本轮信用违约虽然波及到国企和上市公司,但整体风险尚未出现失控迹象,一方面,近期的信用风险暴露更多只是违约个体数量有所增多,并未出现板块性危机或交叉传染,这与16年周期类行业系统性风险暴露有质的不同;另一方面,信用状况恶化对于市场最大的风险在于流动性枯竭,11年信用债危机是来源于信用基本面与资金面的双重压力,而当前货币政策边际转松的背景下,信用风险自身不足以引发系统性危机。

当前,a股估值水平已达历史底部,且结构更为健康,并且伴随近期调整,破净股、破发股数量迅速抬升,市场底部特征愈发凸显。据统计数据显示,已经有超过200只个股跌破净资产,26只次新股(2017年之后上市)跌破发行价,超过百笔定增跌破定增价。此外,相比于历史估值底部,当前市场的估值结构分布更加健康,处于合理估值区域的股票比例显著提升。

寻底期不必过度恐慌,坚持底线思维。虽然上半年宏观数据有所回落,但上市公司业绩依旧维持稳定。2016、2017以及2018年Q1全部A股上市公司盈利增速均保持在两位数以上(16.3、18.4、14.4%),从基本面角度,在当前点位市场并不具备恐慌式下跌的基础,近期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提高个税起征点促消费,国常会宣布定向降准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等政策,都指向宏观调控已经转向“调结构+扩内需”相结合,为中期基本面提供了充分保障。伴随近期市场加速寻底,恐慌情绪也在加速释放,短期内规避杠杆压力较大或资产质量较低的个股。往后看则不用过度悲观,短期阵痛外要看到去杠杆政策的长期益处。当前建议关注连续下跌后兼具估值安全边际和业绩稳定性的超跌个股。

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赞助商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与报价 - 使用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