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请您留言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财经时评 >> IPO净利润审核红线被指调高 不达标者撤退or现场检查

IPO净利润审核红线被指调高 不达标者撤退or现场检查

2018-03-22 11:00:24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浏览:50145

近期“独角兽”企业、“四新企业”上市成为经济领域最热议的话题之一,监管层也释放积极信号。对此,上述投行高管表示,大型券商会去选择已经是“独角兽”的企业,或者培养一些有潜力成为“独角兽”的企业。

  近日,IPO传出新动态,审核尺度被指再度收紧。

  第一财经记者从券商投行人士处获悉,近期陆续有企业和券商收到通知,IPO在审企业需满足近三年净利润合计超过1亿元且最后一年超过5000万,不达标者可以选择撤回IPO申请,或者接受现场检查。而在此前市场形成的隐性门槛是净利润要超过3000万元,这无形中提高了IPO企业净利润门槛。推荐阅读>>>IPO撤回申请潮或是心理恐慌 投行老总否认净利润红线说法

  多名券商人士认为,政策导向在于,从源头上把关和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以防范公司上市后出现较大风险。但也有业内专家人士认为,“大企业不等于好企业。”

  IPO这一新动态传出的背后则是2018年第一轮IPO现场检查行动已经拉开大幕,同时也意味着将有更多公司撤回IPO申请。今年开始已经有48家公司IPO终止审查,且呈现出逐月增加的态势。

  “审核红线”被指调高

  近日,市场再度传出IPO新规,即IPO在审企业,近三年净利润合计要超过1亿元,且最后一年超过5000万元;IPO新申报的企业,主板要求最近一年净利润超过8000万,创业板不低于5000万。

  对此,一位券商投行高管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前一条IPO在审企业的净利润标准确实如此,但目前没有出相关官方文件;后一条目前没有要求要达到,有点偏高,尚未确定。

  而在此前,市场形成的IPO企业隐形门槛是净利润超过3000万元。有业内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前两年IPO发行较为快速,而有些小型券商项目资源不多,便让最后一年有3000万净利润的企业去申报IPO,但事实发现,这样净利润规模的企业多数质量不高,并不适合进行IPO,较多企业上市后出现问题,存在较大风险。

  “其实,三年累计1个亿的净利润真的不高,不达标者如果不想撤回IPO申请材料,可以接受现场检查,但如果现场检查接受不起,一定程度也说明报表可能存在问题。”上述投行高管表示。

  对此,多方业内人士表示,监管层意在通过提高标准,将具有真实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优质企业筛选出来,质量差的、没有发展潜力的公司则不鼓励短期内上市。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则认为,通过此方式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并无保障,不能用规模与好企业画等号,因为企业的“块头大”、利润多,并不等于将来就是好企业,有些企业现在“块头不大”甚至不赚钱,但将来可能是个伟大的企业,所以这样的业绩标准只是固化和强化了工业版IPO标准的高门槛,提高净利润的方式保障上市公司质量还是一个传统观念。

  但上述投行高管则表示,业绩标准本身是企业抗风险能力、体现市场竞争力较为重要的一个原因,之后IPO审核内控规范性方面也不会放松,在全面趋严的基础上对净利润要求更为严格了。

  他同时称,关于IPO在审企业的业绩指标已经被告知了有几个月,这几天开始陆续有券商和企业收到通知,不达标者可以选择撤回IPO申请,或者接受现场检查。

  对此,有消息称,2018年第一轮IPO现场检查行动已经启动。上述投行高管表示,实际检查还未启动,目前已经通知各方做好准备。

  据市场传闻称,60家业绩排名倒数的IPO企业将面临现场核查。证监会消息显示,截至2018年3月15日,IPO公司处于正常审核的有388家。

  “若以60家来计算,被现场检查的企业占比约15%,对整个IPO的影响不大。”上述投行高管表示,以前IPO现场检查每批抽中率为5%,现在实际上是指定检查。

  3月16日,证监会发布消息称,2017年下半年,证监会对22家IPO在审企业开展了现场检查,对2家企业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管措施;对13家中介机构拟按程序采取相应监管措施;对存在其他问题的企业及其中介机构进行督促整改或约谈提醒。此外在现场检查准备和实施期间,共有10家企业撤回了IPO申请。

  证监会表示,2018年上半年,该会将继续深入开展IPO企业现场检查工作,检查范围主要包括:信息披露质量抽查抽中的企业、日常审核中发现存在明显问题或较大风险的企业、反馈意见或告知函等回复材料超期未报的企业。

  多数公司IPO终止审查

  IPO在审企业净利润标准被指无形中提高的背后,近三个月撤回IPO申请的公司也越来越多。

  截至3月15日,今年已有48家公司IPO终止审查,其中1月份有12家,2月份17家,3月份19家,呈现出逐月增加的态势。值得注意的是,2月23日之后,终止审查的IPO公司有26家。

  2月23日,证监会发布消息称,企业在IPO被否决后至少应运行3年才可筹划重组上市;对于不构成重组上市的其他交易,证监会将加强信息披露监管,重点关注IPO被否的具体原因及整改情况、相关财务数据及经营情况与IPO申报时相比是否发生重大变动及原因等情况。

  当时业内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这一规定将对一些不合格的拟IPO企业形成威慑,使它们谨慎选择IPO,可以引导不合格的存量IPO企业主动撤回材料,减轻“堰塞湖”积压。

  从26家终止审查的公司业绩来看,多数公司不满足“近三年净利润累计超1亿且最近一年净利润超5000万”这一条件。比如安徽大地熊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近三年净利润累计刚好超过1亿元,但是2017年度净利润为4502.57万元,不超过5000万元;北京盈建科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则是近三年净利润累计不足1亿元,2017年的净利润也不足5000万元,为3813.58万元。

  IPO“审核红线”被指调高,不达标者要么撤退要么接受现场检查,这一规定,不仅对IPO企业带来影响,也将给券商行业格局带来影响。

  多位券商投行人士认为,对中小券商影响较大,因为中小型券商本身项目不多,而目前审核又更为严格;对大券商的影响则不大,因为一直以来对IPO项目要求便高,后续可能在市场口碑和项目经验上更加有优势。

  此外,近期“独角兽”企业、“四新企业”上市成为经济领域最热议的话题之一,监管层也释放积极信号。对此,上述投行高管表示,大型券商会去选择已经是“独角兽”的企业,或者培养一些有潜力成为“独角兽”的企业。

  在董登新看来,IPO在审企业净利润门槛提高若属实,将会把更多国内未上市的新经济概念企业拦在门外,将更多的IPO机会留给大企业、传统企业,中小企业尤其是新经济领域的中小企业难以享受到IPO的机会。

  对于通过IPO渠道上市越来越严格后,撤回申请的企业将何去何从?上述投行高管认为,若这些企业还想证券化,那么并购进上市公司是一个趋势,这也是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赞助商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与报价 - 使用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