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请您留言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股要闻 >> 三达膜IPO硬伤:两年信息未披露

三达膜IPO硬伤:两年信息未披露

2017-12-26 10:37:38 来源:长江商报 浏览:50001

  苦等4年闯关A股的三达膜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三达膜)硬伤众多。

  招股书显示,三达膜拟登陆上交所,公开发行不超过8347万股,拟募集资金10.70亿元,募资用于膜材料制造及海水淡化等项目。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从2011年至2015年的5年间,三达膜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出现大幅波动,2015年的净利润比2012年还少700万元。

  此外,公司还存在供应商较为集中、应收账款占比偏高等问题。

  公开信息显示,作为三达膜重组的承担其生产的公司龙岩市福建金鑫粉末冶金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福建金鑫)招股书并未披露。同时,公司实控人还存在抽逃出资影响公司经营行为。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今日上会的三达膜存在信息披露不对称问题。

  2014年5月,三达膜首次披露招股说明书,去年4月进行了更新,此后未见更新。这意味着三达膜长达两年的信息未披露,造成投资者掌握的信息不对称。

  针对上述情况,长江商报记者向三达膜发去了采访函,并于昨日下午致电该公司,均未获得回复。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这种情况较为罕见,存在明显缺陷。

  上市信息披露不对称

  信息披露不对称或将是三达膜上市的致命硬伤。

  百度百科显示,三达膜创立于1996年,从事膜分离技术,技术广泛应用于医药、染料、生化、冶金、食品、环保等众多领域。

  2003年,三达膜曾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不过,在2011年,三达膜大股东新达科技集团选择进行私有化退市。当时,国内顶级投资机构鼎晖投资提出了总值3.51亿新元,约合17亿元人民币的收购计划,以每股0.7新元(约人民币3.41元)现金,全面收购新达科技的在外流通股。鼎晖收购完成后,三达膜正式退市。

  对此,招股书进行了披露,称彼时股价低迷,不能正确反映公司的价值所在。

  从新加坡资本市场退市后三达膜又转战A股市场

  2014年,三达膜向证监会递交上市申请,并于当年5月5日进行了预披露,公司拟登陆上交所,公开发行不超过8347万股,募资11.60亿元,上市保荐机构为国际投行第一创业(9.48 +0.53%,诊股)摩根大通。

  排队两年后,去年4月22日,三达膜进行了预披露更新。此时,募投项目稍微有了变化,拟投资1.2亿元的厦门水科技研发中心项目取消。由此,三达膜的拟募集资金减少至10.70亿元。

  今年5月,证监会披露了公布IPO企业排队情况,三达膜榜上有名。上周五,证监会发行监管部公告,第十七届发审委2017年第80次工作会议将审核三达膜首发上市申请。

  长江商报记者多方查询发现,从去年4月至今,三达膜未更新披露信息,而去年4月更新的预披露资料仅为2013年至2015年的信息。在证监会官网搜索发现,三达膜仅在2014年4月25日和2016年4月22日报送过招股书。这意味着,三达膜未披露去年以来的经营情况。

  昨日下午,董登新向长江商报记者称,这种现象极为少见。通常情况下,这么长时间未更新披露,一般是难以上会的。

  一家知名投行人士告诉长江商报记者,通常情况下,排队的IPO企业每半年要向证监会报送一次财务数据,三达膜的情况可能是公司未报送更新披露材料,但又不愿撤离,排队轮到了,就直接上会。

  这名投行人士称,对于投资者而言,两年信息未披露,明显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在其看来,信批问题也是IPO企业致命硬伤。

  重组标的未在招股书中出现

  三达膜还过出一件怪事,那就是曾经重组的承担公司生产重任的公司并未在招股书中出现。

  公开信息显示,早在2002年,三达膜董事长蓝伟光就曾对媒体表示,三达膜从最初的厦门三达开始,已经在着手布局自己的产业链,并重组了龙岩市福建金鑫粉末冶金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福建金鑫),使其为三达膜提供上游的膜材料。在产业链的下游,三达膜投资一家生物技术公司准备和石药建一个生物技术厂做酶,同时,重组后的福建金鑫三达也可以利用膜技术,深度加工钨金产品。围绕这个产业链,一个三达生产系浮出水面,即厦门三达、福建金鑫三达和新加坡三达,分别担负着营销研发、生产和技术。其外围,则是围绕着三达投资的软件和生物技术公司。

  然而,就是福建金鑫三达这样一家重要的公司却未出现在招股书中。

  资料显示,福建金鑫成立于1998年11月11日,注册资本7000万元,法定代表人为颜启淡,注册地为龙岩市雁石镇,经营范围包括钨化合物、粉末冶金、硬质合金、粉、磁性材料等。在股东一栏,除了龙岩市国有资产管理局、龙岩市新发化工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厦门仪器仪表有限公司、龙岩网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外,还有一个唯一的自然人股东蓝伟光。蓝伟光的认缴额为1671.6万元,实缴出资日期1998年11月11日。其登记状态为“吊销、未注销”,吊销日期为2006年2月8日。

  对此,一家公司财务总监向长江商报记者称,从公开信息看,福建三达在三达膜发展初期的作用不容忽视,按理应该出现在招股书中。在其看来,如果刻意选择不披露,其背后或有隐情。

  此外,三达膜还存在实控人抽逃出资问题。

  公开信息称,2014年,三达膜实控人蓝伟光成了一起官司的被申请人之一。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2014)民申字第762号民事裁定书,福建金鑫三达股东陈杨春与蓝伟光以及厦门费尼斯等损害股东利益责任纠纷,最高法驳回了陈杨春的再审申请。裁定书称,蓝伟光在向福建金鑫三达出资188万余美元并成为实控人后又抽逃该出资,对公司造成了损害,但无证据证明必然导致公司经营彻底失败。

  经营业绩波动大营运资金不足

  经营业绩不稳定也是三达膜闯关的短板。

  综合两份三达膜的两份招股书,长江商报记者发现,三达膜的经营业绩极不稳定。

  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5年,三达膜实现营业收入3.64亿元、4.61亿元、4.26亿元、4.74亿元、4.66亿元,波动较为频繁,2014年营业收入是5年间的最高点,2015年的营业收入与2012年接近。

  同期,其净利润为1.01亿元、1.14亿元、0.89亿元、0.83亿元、1.07亿元,净利润的波动与营业收入的波动并不同步,2012年的净利润为5年间最高点,2014年则为最低点,而2014年却是营业收入的最高点。

  招股书显示,三达膜主营业务为膜技术应用和水务投资运营,属于资金密集型。在膜技术应用方面,项目投标要交保证金,项目履行要履约保证金,采购设备等需要支付货款,项目验收后还要保留合同金额5%至10%质保金。在水务投资方面,其BOT、TOT和托管运营等特许经营业务方式投资、建设、运营城市生活污水处理项目,也对资金有较高要求,且资金回笼较慢。

  财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三达膜的流动资产5.83亿元,账面资金仅为0.87亿元,而应收账款和存货合计达到4.20亿元,占比为72.13%。而且,公司的应收账款账龄结构较长,报告期内存在逾期支付情形。

  三达膜亦坦承,存在应收账款占比较大及存货规模过大风险,公司目前营运及投资资金的补充主要靠自身经营积累和银行借款,可能无法满足业务发展需要,使得三达膜面临营运资金不足的风险。

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赞助商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与报价 - 使用许可协议